小弟有幸於11月中被邀出席在中環Bowers & Wilkins (B&W)旗艦店舉行的陳慧嫻新碟《Evolve》發佈會。 席間, 我發現現場氣氛相當高漲, 網友們的反應亦相當熱鬧, 而我除了了解陳慧嫻新碟的錄音如何外, 亦想聆聽全新B&W 800 Series Diamond的聲音 (細B其實早在11月4日已在尖沙咀 B&W 800 Series 2015發佈會時已聽過其開聲)。事隔多年, 全新800系又能帶給我甚麼驚喜!
貼牆設計易擺放,但不影響音色
B&W全新800系列, 從正面驟看下好像差不多似的, 但背面就來了一個重大改變, 全齊水平的切割, 有助可較貼牆擺, B&W明白到在細地方都可使用800 D3, 絕對令市場競爭力大增, 特別是玩Hi-Fi瘋狂的香港!雖然大貼牆會對音色有不夠立體和鮮明度, 但全新的800系已想到這點, 在不同的地方細緻上已作改變, 令到全新的800 D3即使貼牆擺放, 仍然可感受到超強的立體通透度, 這是包括角度, 單元結構等。
真●獨立中高音波箱體
上代B&W 800系的中高音”波”的長尾部, 是貫穿低音箱延伸至背後, 而新的D3就真真正正完全獨立, 沒有再穿透低音箱之餘, 更做到背後與低音箱體”齊尾”, 即從上向下望會見到中高音波箱體與低音箱體是水平的, 這種巨大箱體改變, 對聲效改變明顯有重大不同。
音色厚重, 動態強猛
B&W過去的800系列音色厚重, 低音強烈有動感, 音效偏向重型, 動態強猛, 但匹配上係需要較為清通明快, 瞬變快速富強大控制方會靚聲, 若落在初玩Hi-Fi的發燒友手中, 胡亂使用厚實潤澤的後級, 反而令聲效過於肥腫, 如果真的使用這類後級(例如Conrad Johnson), 其他最節和線材更加需要選用一些高分析力, 快速而細節清澈的線材(例如Tara Labs、XLO等)。
當日能聽得出的特點有以下 3 項 :
- 800 D3新鑽石高音高頻可達70kHz, 比舊款28kHz大大提升高頻細節度, 而高頻用的導管在結構上也加強了。
- 中音Kevlar無邊振膜是全新物料Continuum Cone, 失真更低, 而中音箱波放棄舊款的樹脂複合材料, 改使用實心鋁材經高速CNC切割出, 內部更有支架加強剛性。
- 全新的低音單元用上最新的Aerofoil單體, 棄用Rohacell材料, 最特別之處, 整個單元振膜厚度不均勻一樣, 而是經電腦計算內外不一致的厚度, 據代理透露這會令低頻音在強烈活塞運動時, 有更線性的動作, 令低頻位置感更佳。
Conclusion:音效略為拘謹,待煲透再作定案
我從發佈會和新碟發佈會中發現, 全新800 D3有著極高寬容度, 雖筆者兩次都聽到用Classic前後級推動(期間亦有到代理聆聽), 但我曾長時間使用B&W喇叭的經驗, 亦對Classic相當熟悉, 對新系800 D3聲音特質, 一聽便略知一二, 但筆者不得不承認, 多次聆聽800 D3的聽感, 音效仍然有些緊, 低頻不夠鬆弛流暢, 略略拘謹, 但我完全聽得出這是800 D3較新未Run-In呎夠有關。至於詳細音效, 還代800 D3完全Run-Up好才有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