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HIFIMAN 主腦邊仿博士專訪:HE600 耳機誕生重新定義入門大耳牛市場
在本次訪談中,HIFIMAN 創始人邊仿博士清晰地勾勒出品牌 2025 年的產品戰略藍圖,分別是 HE600,Audivina LE,Edition XV 及 Ananda Unveiled,展現出從為中低階產品線的完善佈局。

永遠既Portable HIFI入門初哥, 喜歡物色及分享各種耳機/線材/DAP/。奉行「耳聽為實, 及時行樂」主義。
在本次訪談中,HIFIMAN 創始人邊仿博士清晰地勾勒出品牌 2025 年的產品戰略藍圖,分別是 HE600,Audivina LE,Edition XV 及 Ananda Unveiled,展示中低階產品線的完善佈局。品牌採用了「技術下放」的明確策略,將原本用於旗艦 Unveiled 系列的核心技術(如隱形磁體結構與納米振膜),逐步應用至部份中階價位產品。這種做法不僅強化了產品的性價比,也讓更多消費者能體驗到 HIFIMAN 的尖端聲學技術。
邊仿博士特別強調了 HE600 的歷史背景,這款產品直接向經典型號 HE6 致敬,但在驅動需求上更符合入門用戶習慣。這種「經典復刻與現代化改良」並行的策略,既滿足了資深發燒友的情懷需求,也照顧了新生代用戶的使用體驗。
「HE6 是在十幾年以前就已經推出來了很早的一個產品。現在仍然有很多粉絲很喜歡他,他的音色非常好,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它需要很大的放大器功率,所以有很多人用功率放大器去推它,不只是耳機放大器去推它。那現在十多年後,目前的技術及材料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我在想,應該可以做一款能夠全面改善 HE6 的不足之處的一個產品,應該是已經到了這個時間。同時,我們也把聲音的頻響曲線和主觀聽感調整得很接近 HE6。」
至於 HE600 的設計哲學,邊仿博士清晰闡釋了「經典重現與現代化改良」的雙重目標。他毫不避諱地承認原始 HE6 存在驅動門檻過高的問題,而新一代 HE600 正是透過材料科技進步(振膜材料與磁路系統優化),在保持 28Ω 低阻抗的同時大幅提升驅動效率,展現出品牌對用戶體驗的重視。此外,邊仿博士強調在改善驅動性的同時,團隊仍致力於復現 HE6 的頻響曲線與主觀聽感,這種對經典聲學特質的堅持,正是發燒友最為看重的核心價值。
關於 Audivina LE 從木質腔體改為醫療級樹脂的變革,邊仿博士坦承這確實會帶來音色上的微調:樹脂材質的諧振頻率較低,使中頻稍薄但中低頻更豐厚。這種誠實的技術說明反映出 HIFIMAN 對材料聲學的深度掌握——不需一味強調「升級」,而是客觀分析不同材質的聲學特性差異。品牌亦未試圖掩蓋改動帶來的變化,而是明確指出這是一種「音色選擇」,這種態度有助於用戶根據自身偏好做出選擇。
「用木材來做 Audivina,它的諧振頻率和用這個仿皮紋的這個樹脂外殼呢,它是不一樣的。Audivina LE 的諧振頻率會低一些,所以聲音和木碗版本 Audivina 比起來的中頻可能會稍薄一點,但是中低頻會更加的厚一點,但是音色很接近。我覺得是兩者對比的就是一種很細微的差別。」
從技術層面看,這兩款產品體現了 HIFIMAN 在物料工學與聲學調校上的持續進步。Audivina LE 的材質替代選擇,反映出品牌對成本控制與音質平衡的考量,這種實用主義的理念,正是 HIFIMAN 能在耳機市場持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針對 Ananda Unveiled 採用旗艦無格柵設計卻下放至中低階價位的現象,邊仿博士明確劃定了技術下放的邊界——Ananda 將是 Unveiled 系列中最入門的型號,而 Edition XV 等更入門產品則不再沿用此技術。
關於低阻抗設計的市場定位,邊仿博士坦承手機耳機孔逐漸消失的現實,但同時指出便攜用戶群體仍存在,且小型桌面或至便攜耳擴也日益普及。透過對市場的深度洞察,HIFIMAN 刻意在中小型耳機上採用低阻抗設計(如 Edition XV 的 12Ω),讓用戶即便使用簡約前端也能獲得良好體驗。
今次新發佈的四款新品均用上最新改良的頭樑設計,邊仿博士在訪問內向讀者透露:
「我們從之前最經典的 HIFIMAN 方形設計頭帶也做了一些嘗試,然後內部認為都沒有最早方型的好,所以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做一個既佩戴舒適又可靠的新頭樑。」
「我們這次推出的這個新頭帶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去做,然後仍然保持了那種軟性懸吊式的頭戴皮帶。它比以前更方便維護,用兩顆螺絲就可以固定上,用戶在家裡就可以更容易自行更換軟皮帶。」
「這個我們覺得是非常不容易的,實際上來研發一個新的頭帶要比做一個新的耳機要難。」
邊仿博士指出「研發新頭帶比做新耳機更難」的關鍵洞察:頭樑設計需同時平衡聲學結構穩定性、佩戴舒適度與長期耐用性,對 HIFIMAN 而言這遠比單元調音更考驗綜合工程能力。這種「看不見的細節重於表面規格」的價值觀,正是耳機發燒友社群最珍視的工匠精神。
對於 HIFIMAN 的未來發展,邊仿博士在訪談中揭示了 HIFIMAN 面對全球稀土潛在管制的戰略佈局,以及其中低端產品背後的技術突破。
「關於現時整個世界的形式,未來寒稀土的磁體有可能會被管制,所以 HIFIMAN 未雨綢繆,也就是在一些不含稀土的磁體材料儲量仍然達到一部分的資產強度,也就是所謂的增強性磁體。」
針對超納米振膜的技術飛躍,邊仿博士指出:
「次世代超納米振膜也比以前要薄了很多,納米振膜從以前說是低於一個微米的厚度,而超納米振膜是超過一個微米的厚度卻不超過太多。現在次世代的超納米振膜已經能把厚度比上代版本降低了60%。所以這個音質也更加提升了,大幅接近理想狀態。」
此外,邊仿博士道出「中低端產品比高端更難開發」為開發產品的一大難關,他解釋中低端產品需在成本限制下同時解決三大難題:性能表現、前端匹配性(需容忍較差音源)、以及避免數碼聲的聽感優化。這種設計哲學,實則比旗艦產品「不計成本追求極致」更需要系統化思維。
「非常感謝 Post76 讀者們及香港的發燒友。因為在我小時候,也是看陳英光老先生這些音響雜誌長大的。而且以前我和很多大陸的燒友一樣也是看 CD 聖經,然後去買碟。所以沒有香港這個 Hi-fi 的文化傳承,也沒有中國大陸現在 Hi-fi 產業的繁盛。現在中國大陸 Hi-fi 產業的繁盛是和初期香港的文化傳播是分不開的。」
邊仿博士坦言童年受香港音響雜誌與 CD 聖經的啟蒙,謙遜致謝對香港作為華人音響文化橋樑的歷史認可。這種文化傳承的視角,讓純技術導向的耳機發佈會昇華為跨世代、跨地域的音樂愛好者對話,展現出品牌掌舵人難得的歷史視野,同時揭露了中港音響文化的有機連結,為技術討論增添了人文厚度。
縱觀 HIFIMAN 本次發佈的 4 款新品與邊仿博士的深度訪談,可看出品牌正以「技術下放」與「用戶場景細分」雙軌並行的策略,重新定義中階耳機市場的競爭規則。從 Ananda Unveiled 採用旗艦無格柵設計,到HE600 復刻經典卻改善驅動難度,再到 Audivina LE 的材質創新與Edition XV 的極致便攜優化,每款產品都體現出精準的市場定位與技術取捨。
邊仿博士透露的三大技術突破——增強型非稀土磁體、次世代超薄振膜與模塊化頭樑設計,不僅展現了HIFIMAN的研發實力,更反映其對全球供應鏈風險與永續發展的前瞻佈局。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HIFIMAN 透過這次發佈,示範了中國音響產業從技術追隨到標準制定的轉型之路。無論是材料科學的突破,還是對文化傳承的認可(如邊仿博士致敬香港音響文化),都展現出成熟品牌的格局與視野。
對於耳機發燒友而言,這四款新品提供的不僅是「更超值的選擇」,更是一次理解音響設計本質的契機,;真正優秀的產品,不應受數字規格所限制,而在於如何用有限資源實現最優平衡。HIFIMAN 2025年新推出的四款新品,無疑為整個行業樹立了新的標竿。
Sign in to your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