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功能有四,包括娛樂、記錄、宣傳和教育;若果能夠拍出寓教育於娛樂,影響社會大眾而讓世界變得更善美真,這樣雅俗共賞的作品,才有真正的永恆藝術意義! 最近訪港被譽為「印度劉德華」的阿米爾.汗 (Aamir Khan, 1965-) 肯定是其中一個表表者,其電影作品不但富娛樂性,且極具意義,往往反映時弊,揭露及諷刺社會許多極具爭議性和不公義現象。
生於電影世家
他出生於電影世家,八歲時曾在伯父的電影《Yaadon Ki Baaraat》中亮相,之後卻專注網球運動,更獲得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冠軍;到廿歲才重返影壇,並在 1989 年取得「印度電影觀眾獎」(Filmfare Awards) 最佳新人獎,之後在這個被譽為印度奧斯卡的獎項中,連續八年都被提名最佳男主角,終於在 1997 年取得首個影帝寶座。至今三十年從影生涯得到十九次最佳男主角提名,其中四次獲獎,包括上年在港公映的《打死不離 3 父女》(Dangal, 2016),阿米爾.汗增肥 28kg 後再操 fit 減磅 25kg 來演活摔跤爸爸的年青時期,証明他方法演技功力之精湛;此片歌頌父愛及勉勵年青人,旁諷社會重男輕女及體育界的醜陋,更同時獲得最佳電影殊榮,在 IMDB 位列全球評分最佳電影第 80 位,是最高排名的印度電影。
接著第 83 位的是筆者最喜愛的《心中的小星星》(Like Stars on Earth, 2007),講述有讀寫障礙的八歲小童遇上良師,得以發揮其天賦的故事,藉此為特殊教育發聲,非常值得家長及小朋友一齊收看;同樣諷刺教育制度僵化的《作死不離 3 兄弟》(3 Idiots, 2009)也在百強之內排第92位。難怪阿米爾.汗被《時代雜誌》選為 2013 年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並以「印度的良心」尊稱他,以讚揚其用電影尋找國家社會的弊病,令人反省。
新片歌頌母愛及勉勵年青人追尋夢想
最新作品《打死不離歌星夢》(Secret Superstar , 2017),阿米爾.汗退居幕後做製片,只當配角陪襯,仍以歌頌母愛及勉勵年青人追尋夢想,反映家暴與重男輕女之社會不良風氣,不失風格亦能保持水準。因為《作死不離 3 兄弟》於 2010 年的第三十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上映時大受歡迎,香港發行商才夠膽在 2011 年首度發行印度片,豈料此片就算網上曾有流傳版本亦狂收二千二百萬港元,讓人對印度電影另眼相看,此後印度片尤其是阿米爾.汗的新作,都成搶手貨。曾在港公影而為人熟識的,還有諷刺迷信神佛的《來自星星的 PK》(PK, 2014)。想欣賞其未在港公映的舊作,就別錯過《凶心人在寶萊塢》(Ghajini, 2008)及《印度往事》(Lagaan: Once Upon a Time in India, 2001)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