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io X7 配搭 AM2 模組,當時的感想是,這是一部不錯的 Player,只是,在中價位的播放器中,其聲音沒有令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事實上 Fiio 的產品一直也給我類似的印象;這家公司的產品範圍很廣泛,從線材、耳擴,解碼到播放器都有,基本上市面上熱門的耳機相關產品及市場,都能見到 Fiio 的 足跡,他們的產品主要定位在入門到中階之間,而質素大致上都符合其價格,買了大概不會錯,但也不常會給用家驚喜。而今次 X7 是 Fiio 旗艦之作,有著 Fiio 一貫的風格,在音質方面相當的平穩,本身 X7 設計有一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可以透過更換模組而改變音色,甚至提昇表現。但推出初期,只有 AM1 和 AM2 兩個模組的選擇,AM1 是最初的跟機原配模組,而 AM2 是一個升級模組,不少評價都覺得 AM2 比 AM1 有不少進步,但仍有提昇空間。
活用模組 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其實這點頗為可惜,因為 X7 本是一部在設計上的完成度非常高的播放器,尤其是介面方面相當成熟,若 Fiio 能配上一個優秀而富有特色的模組,則能令 X7 從其競爭對手之中脫穎而出。而這次 Fiio 推出 AM3,可說是釋放 X7 潛力的鎖匙,配合了 AM3 的 X7,值得重新去認識。 現行的 Fiio X7 標準版和 AM3 模組,留意現在這個標準版本已沒有跟隨 AM1,也就是說要正常使用需要同時購買模組,這也許是因為 AM1 的評價不高,直接影響大眾對 X7 的觀感之故。
∇ AM3 有一個鐵盒保護,大少適中,盒子中附上數粒螺絲,因為 X7 換模組時要扭開兩粒 T5 螺絲,而螺絲本身頗細少,不斷換的話難免有可能丟失,雖然 X7 中本身已有幾粒代用,但多送幾粒當然很好。另外還有贈送一些 Hi-res 貼紙,雖然對音質沒有影響,但這在一些玩家和耳機社群之間相當有人氣,玩家可把貼紙貼在喜歡的地方,增加「自機」的特色。
∇ AM3 模組有兩個輸出,一個是 2.5mm 平衡輸出,令一個是標準的 3.5mm 輸出。另外 USB 充電和傳部資料的端子也在這裡。
∇ 模組的插進 X7 主機的端子,留意這端子本身有膠套保護,使用前要先拿下來
∇ 膠套保護住端子避免氧化
∇ X7 的主機,而配件方面非常齊全,包括有更換梗組的專用螺絲批,一些螺絲(有備用的份),USB 線和同軸線等。甚至連 Mon 貼,透明的硬機套也有。只是硬機套感覺不太堅固,而且不易裝上 X7,最後決定還是不勉強裝上好了。
∇ X7 的本機上只有同軸 / Lineout 輸出端子,輸出則透過機內軟件切換。
∇ X7 主機接模組的另一端,同樣有套保護,要先拿開如上圖,才能接上模組。
∇ 接上 AM3 後的 X7 的樣子,接上的過程非常簡單而且很順,上圖並未上螺絲,即使如此接上後不其實也不會太鬆,但當然接上螺絲會穩固得多。
∇ Fiio 的電源在旁邊,按下後要等待數秒才會出現開機畫面,不過之後很快就能 Load 進主系統。首次開機,最先要選擇語言,基本上中英日等都有,然後接畫面上的音樂符號就會進入 Music Mode 。首次進入音樂介面時,如果已經放進了 MicroSD 卡,系統會自動建議掃瞄一次建立資料庫。掃瞄的過程的表示非常清晰,而且速度出系乎意料的非常快。我這張卡有 700 多首歌,幾秒左右就掃完。
∇ 進入 Music Mode 後,會像現在的手機 App 般,有幾個能左右 Slide 的畫面,教你如何操作,而其整個介面的操作本身就非常直觀,即使 skip 了也不會不懂用,但這些細節都可見 Fiio 的心思和考慮周到。
∇ 主要的播放介面,能以 Album,歌手和歌曲類型去選曲,以及很多朋友喜歡的 Folder Play,值得一提的是其介面反應瞬速,完全沒有 Delay,要把歌曲加入 Playlist 也只需向右 Slide 即可,如果你習慣了手機上的歌曲 App,這個 Fiio 的 Music Mode 應該能即時上手。
介面設計出色 還支援歌詞顯示
介面本身還支援歌詞,而且機的 Mon 質素不錯, 出來的 Cover Photo 非常漂亮。點進歌曲中,可以看到很多方便的 Shortcut 選項,甚至可以直接設定 EQ 等,整個介面的設計,都能令用家不用思考要在那裡才能找到某些功能,明顯有考慮到大眾的使用習慣。此外,機身實體鍵的觸感也頗好,而 Default 是除了音量外,都可以在 Lock Screen 及關 Mon 時操作。而機身的手感也很不錯,重量的平衡也很好。除了配上 AM3 後,實際使用時間只有 6~7 小時(連續,平衡和 3.5 輪流使用) 這一點有點可惜之外,X7 在介面和設計上,在便攜播放器中實屬相當優秀之列。
X7 + AM3 的聽感測試
上次 X7 配上 AM2 最大的弱點,並非某些頻段或表現有明顯短板,配 AM2 之下,可以聽出 X7 還是有相當不錯的細節提取能力,也有不錯的還原和分析力,但聽久了會覺得愈來愈悶,也不易令人投入,而配什麼耳機也有不錯的表現,相差不大。但今次 X 7配上 AM3,卻變得有著非常鮮明的個性,這種個性令她配上某些耳機會非常出色,但也會令其配上某些耳機而變得格格不入。首先配上 AM3 的 X7 在細節比 AM2 明顯豐富不少,有很多在 AM2 中消失了的細節,在 AM3 會變得相當清晰,而且這些細節的還原度都非常高,AM3 在輕重音的對比,層次感和音場,還有瞬態的表現都比 AM2 有明顯進步,但這些變化,都不是 AM3 最令人驚喜之處,而是 AM3 在適當的配合下,在流行人聲能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中頻微暖入耳 人聲味道濃郁
最初我配上的是 VE Zen 2.0 這是一對非常有趣的耳機,她是一對耳塞(非入耳式)耳機,外表看來非常平平無奇,由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國內店家微翼 VE 開發,最初他們推出一對叫 Monk 的耳機,賣價是數十港元,但質素之高,違反了我們平常對「高性價比」的認知,並在 Headfi 引起了不少迴響。然後,他們推出了旗艦產品 Zen 2.0,價格看來飛躍了不少,要數百港元,而聲音則可說是「便攜的 HD600」- 這聽來難以置信,但事實上 Zen2.0 是連配上好耳擴時的 Upscale 能力,也和 HD600 很相似,在弦樂和人聲的潛力尤其驚人。一把 X7 AM3 接上 Zen 2.0,最初播放的歌曲是最熟悉的 Dearest,Intro 的音樂還原得非常自然,而且營造出良好的空間感,這已令人萬分驚訝。然而,人聲部份才是最意想不到的的 X7 AM3 + Zen 2.0 的女聲的表現竟然非常通透明晰,而且非常富有感情和細膩。在這配搭下的女聲,並非因強調尾音的吐氣並把人聲突出拉近,而令人覺得就像耳邊唱出來那種難以忽視,你可以感受到歌聲的每一句,都有點微細的震音,這在聽 Macross Delta 的 GIRAFFE BLUES (Freya ver)尤其明顯。有趣的是 AM3 的中頻其實有點厚和微暖,但中頻的分析力卻非常出眾,令其在流行人聲,尤其大部份女聲下,都有著非常良好的表現。除了女聲之外,聽弦樂同樣有這樣的效果,而且弦樂的聲音顯得非常連貫,並不會因為不同的中高音而顯得不一致。
低頻下潛力強 拉動部份聲頻變化
不過,再換上不同的歌曲之下,會發現達成這種通透的人聲,並非沒有代價。在換上一些人聲比較偏向中低的歌曲時,會發現 X7 AM3+Zen 2.0 出來的聲音會失去了那種通透感,首先人聲會顯得比較 Laid Back,而且當背景音樂的中低頻較多時,偏向中低音的人聲會和背景的層會不夠分明,尤其在和最初的流行女聲比較之下,會更明顯感受到差別。X7 的低頻能下潛得很深的,但中~低有些地方會顯得暗。接下來換上茶楽音人的 Chonmage 3 号,正如之前介紹過,這是一對中高頻容易失控,而且整體聲音偏薄的耳機,在配上 AM3 之下,聲音薄的問題變得更為突出,雖然有趣的是,出來的聲音其實並不虛,細節也很豐富,但整體聲音變得太尖和吵耳,實在很難聽得久。接下來換了其他高音易太尖和聲音偏薄的耳機,也有類似的問題。最後,我換回 Zen 2.0,聽了一首非常高音的初音的歌曲,出來的聲音並不刺耳,而且還延伸得很遠。也就是說,AM3 的通透感覺,是透過把中低頻調暗,突出中頻和加一點點暖,並把中高稍為變薄,然後把高頻盡量延伸不作太多 Roll off 而成,這點頗為微妙,因為 X7 AM3 我覺得很適合聽日系流行,尤其是 Ani-Song,但 X7 AM3 要發揮這方面的能力,卻不是夾傳統的日系耳機,配搭合適的話,層次感得到更全面提升。
配搭得宜發揮全面出色
另外,Zen 2.0 本身的中低頻本身不易處理得好,層次和分離度的問題,可能是推力不足加上 Liad Back 的取向,以及一開始的比較太明顯所做成,尤其之後聽了一陣子,感覺低頻的層次感沒有一開始聽那麼糟,於是我決定再換上 SE-2Way 去試試看。之前說過 SE-2Way 有著非常強的細節提取力及還原力,還有優秀的高頻表現,其低頻較少,但中低的層次感非常出色,而且並不 Laid Back,理論上應該和 AM3有著不錯的相性。SE-2Way 配上 X7 AM3,可說是一套平衡而分析力強橫的系統。但我覺得分析力有點顯得太強而聽到太多錄音上的缺點,而這些缺點只要在中高頻上,就會令人難以忽視,平時 SE-2way 夾其他系統,雖也能聽到不少錄音的不足,但不會令人不接受,但在 AM3 之下好和差的對比太強而令人聽得有點不自在。視乎喜好,這可以是優點或是缺點。
弦樂表現良好 平衡更趨明顯
而中低頻方面,SE-2way 的中低頻較易處理,可以聽到沒有 Zen2.0 那種過暗的突兀,整體頻段比較平均,層次感也較為分明,也就是說,AM3 並非不能出到良好的中低頻表現,但這必須要配搭對耳機。AM3有平衡輸出,而按其線路圖,其實平衡和 3.5 mm 的輸出有不少相通的地方,只是 3.5mm 的輸出有再加兩組 Opamp 去平整,實際音色基本上差異不大,2.5mm 的推力比較強,但比起 3.5mm,2.5mm 把 3.5mm 的一切聲音特色都強化了,也就是說,在中低頻的處理上反而會更易失控,如果你聽的耳機本身已顯得中低頻比較後,那麼用平衡輸出時這情況只會更明顯。同理,在 3.5mm 時,AM3 的弦樂的優秀表現,在平衡之下會更為明顯。
Conclusion:「人聲細膩剔透 令玩家有重新認識 X7 既感覺」
X7 + AM3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中價位組合,如果你追求流行人聲,尤其喜歡通透細膩的女聲表現,這組合在適當的配搭下,有望能達成。不過,X7 + AM3卻不像AM2是百搭的組合,如果你愛用的耳機本身比較薄聲,或是高頻難以處理而中高比較突出,夾 AM3 出來的聲音也許就會顯得太吵,又,如果你的耳機本身中低頻比較暗而中頻比較較出的「人聲向」耳機,夾 AM3 可能會進一步令中低頻的表現更暗和層次不夠分明,如果希望有比較平衡的表現而同時有著人聲及弦樂的優點,可配搶中低和中頻相若,而聲音不薄的耳機,這樣出來的效果就會非常出色,甚至很難找到其他價格相近的中價位播放器會有類似的良好相性。但無論如何,AM3絕對是其中一條釋放X7潛力的鎖匙,加上 X7 本身的設計介面良好,只要你喜歡這種聲音表現方式,又有夾聲的耳機,這是其中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播放器,尤其如果你對操作和設計有較高要求,X7 在這方面,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挑剔之處,唯續航力較短,可能要準備後備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