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MAN ISVARNA 混合單元頭戴式耳機深度評測:動圈與平板的完美共舞


在耳機發展史上,混合單元設計一直是技術難題,尤其是將動圈與平板單元整合至同一副頭戴式耳機中。HIFIMAN 在 2024 下半年度推出的 ISVARNA 是品牌首款融合平板及動圈混合單元設計的頭戴式耳機,不僅是品牌對半封閉式耳機的聲學嘗試,亦是對「低頻強化」與「相位精準」的嶄新定義。
作為中階發燒友,我對混合單元耳機向來持謹慎態度;過往類似設計往往因分頻不自然或相位失真而淪為噱頭。HIFIMAN 的工程團隊通過在 ISVARNA 實現獨門的「角度差擺位」與分頻技術(官方數據為 200-300Hz 作分頻點),試圖解決這一歷史性難題。經筆者超過一百小時的深度試聽,筆者將從設計、驅動適配性到三頻表現,為讀者們分析 ISVARNA 的真實實力。
ISVARNA 採用鋁合金腔體,表面經磨砂處理,低調卻不失質感。整體外觀延續 HIFIMAN 一貫的簡約風格,頭樑設計令筆者聯想到東方古寺的飛簷。竹節狀的輕量化金屬骨架,頭帶採用仿皮包裹的不鏽鋼支架,配合輕量化鎂合金框架,整體重量控制在約 426 克。
線材配置展現 HIFIMAN 的務實精神:附贈 3.5mm、6.3mm 單端及 XLR 平衡線,滿足不同前端需求,柔軟度亦比 HIFIMAN 過往傳統線材更勝。可惜未提供 4.4mm 平衡線,對便攜玩家稍顯不便。
ISVARNA 採用 30×50mm 橢圓形微型超低音動圈單元專攻低頻(20Hz-300Hz),有別於傳統圓形振膜的均勻擴散,更像是拆下了 2.1 聲道的低音砲,提供在傳統平板耳機鮮有的衝擊力。至於負責低頻以外的全段頻率(300Hz 以上)則交由全頻平板單元處理,繼承 HIFIMAN 招牌的「納米振膜」與「隱形磁體」技術,在 ISVARNA 上化身為高解析度的全頻引擎。但這次,HIFIMAN 工程師為它注入些許人性溫度確保高還原力與低失真。
在聲學相位同步問題上,HIFIMAN 研發團隊亦下了不少心思:傳統上,要在頭戴耳機腔體內實現「直角擺位設計」存在非常高的技術挑戰性,而 ISVARNA 則巧妙地透過物理角度抵消相位干擾問題;當動圈聲波以水平方向擴散,平板聲波垂直穿透時,兩組單元呈直角排列,在腔體中央形成干擾抵消區,最後通過腔體空間與電子分頻實現無縫銜接,讓用家體驗到媲美監聽音箱的相位精準度,這種混合設計在頭戴式耳機中相當罕見。
GA-10 家用耳擴是 HIFIMAN 與高登音頻(Goldenwave)的 10 周年紀念合作款產品,採用 SEPP 架構及堪稱「世界名管」 EL84 和 ECC83/12AX7 真空管為核心,配備具有屏蔽外層的 120W EI 型變壓器,最高輸出功率高達 3000mW/300Ω@1kHz。以追求能呈現出類近晶體機的透明與速度,同時又保留了膽管特有的微動態韻味為設計理念。
機身延續高登一貫的「重料」風格,黑色磨砂金屬面覆蓋整個機箱外殼設計,搭配復古撥桿開關,散發著老派音響的沉穩氣質。GA-10 的體積落在傳統家用檯擴級別 ( 330mm闊 x 380mm深 x 110mm高 )及約重 13 KG,無極音量旋鈕阻尼適中,轉動時手感極緻絲滑帶有細膩的機械反饋感,與「剛性」外觀形成強烈對比。
究竟 HIFIMAN GA-10 十周年紀念版的出現,能否打破了耳機發燒友對「膽機」二字往往讓人聯想到「暖糊慢」的刻板印象?而混合單元耳機則常因分頻問題被質疑「音色不協調」,實際上 GA-10 配搭 ISVARNA 又能如何發揮化學反應?以下實聽環節由筆者馬上為大家揭露!
實聽環節採用了 Tidal 串流作訊源及通過藍牙 5.4 aptX Lossless 輸出至 iFi audio NEO iDSD 2 作解碼處理,最後平衡輸出至 GA-10 耳擴負責放大部份 。
塞爾維亞低音提琴鬼才 Nenad Vasilic 的《Bass Room》,是一張以低音提琴為核心,融合巴爾幹民謠與爵士即興的專輯。透過多軌錄音與空間殘響調校,將單一樂器化為交響詩篇。ISVARNA 能捕捉麥克風錄音時的琴體共振,及混音時保留琴弓摩擦的顆粒感,營造出獨奏者與空蕩音樂廳的孤寂美學。專輯內《Bass Drop》一曲,樂曲前段部份以指尖叩擊琴體木面,聲響尤如雨滴墜入深潭,泛起的漣漪由近至遠層層擴散。琴弓壓弦瞬間的摩擦聲,亦十分考驗器材的低頻解析力。中段即興段落,Vasilic 以掌擊琴弦製造打擊樂效果,低頻衝擊力量感十足,仿似拳擊沙包般具備明確「份量感」,與背景的空間泛音漣漪形成動靜對比。此時若系統低頻控制力不足,瞬態與殘響將糊成一片;但在 ISVARNA 耳機 配搭 GA-10 膽機系統上,能清晰分辨每一下掌擊及掃動琴弦的彈性及張力。
新加坡爵士女聲 Jacintha 的《Autumn Leaves》是向傳奇作曲家 Johnny Mercer 致敬的專輯,錄音採用模擬母帶處理,整體呈現溫暖的黑膠質感。專輯以極簡編制為主,以鋼琴與人聲構成的骨架,偶爾點綴薩克斯風與弦樂,展現「Less is More」的爵士美學。
ISVARNA 的中頻原本偏向直白,但 GA-10 內的八支真空管為其注入一絲溫暖;在收聽《Moon River》時,隨著 Jacintha 的嗓音在「Moon river, wider than a mile…」這句經典旋律響起,Isvarna 的優異中頻表現表露無遺;喉音帶著絲絨般的細微顆粒,吐氣時的唇齒摩擦聲清晰可聞卻毫不刺耳,鋼琴伴奏中的低音區域觸鍵沉穩。
另一個最妙之處筆者認為在於人聲與鋼琴留白的位置,Jacintha 刻意拉長某些尾音,讓鋼琴在暗黑背影悄然介入,琴聲殘響如線性自然填補 ISVARNA 整個腔體空間,樂器與人聲既分離又交融,仿如河面月光與水波的互動。
菲律賓創作才女 Chlara 的《Love Ya》專輯,以「不插電」為核心概念,重新演繹多首經典流行曲。專輯全程採用類比錄音,保留真實樂器質感與人聲氣息,堪稱耳機發燒友測試「自然音色」的參考級作品。
《Lady Bird》這首改編自爵士曲的演奏,開場即以尼龍弦吉他撥奏鋪底,吉他撥弦震動的纖維感清晰可觸。Chlara 的嗓音像裹著蜂蜜的絲綢,在「Fly Away」轉音處展現驚人的氣息控制力,在 GA-10 驅動下人聲表現也更貼近「現場演唱」的氛圍。最驚豔的是3分15秒切入的竹笛獨奏,高頻段如清晨露珠滑落,笛管內的空氣流動聲能完整保留,延伸至超高頻段仍保持圓潤不刺耳。
得益於 ISVARNA 腔體內兩款單元的直角擺位設計,使得音場建構極具立體感:人聲居中,吉他輕微偏左,笛聲則從右後方浮現,形成直徑約3米的球形 Busking 現場包圍感。尾段木吉他、笛聲與人聲三重奏再次交織時,各聲部層次分明不混亂。此等分離度及空間營造功力,展現出 ISVARNA 內平板單元的納米振膜與隱形磁體的迷人魅力。
在平板技術競賽愈演愈烈的頭戴市場,ISVARNA 定價在二萬港元以上的價位,提供了多一種理性選擇:巧妙運用混合單元技術,為半封閉式耳機開闢新可能。
驅動需求方面,雖然官方宣稱 ISVARNA 阻抗只有 16Ω、靈敏度 93dB/mW,理論上入門或中低階便攜播放器亦可驅動,但實測後發現低控制力前端容易導致動圈與平板音色割裂(iBasso Nunchaku 便攜小尾巴 / Shanling M1 Plus / iFi ZEN CAN 3),推力控制力欠奉的前端不建議嘗試直推。
然而,HIFIMAN GA-10 耳擴與 ISVARNA 的組合,卻打破了這些刻板印象——前者以 EL84 與 12AX7 真空管架構,實現了晶體機般的解析力;後者則以動圈 + 平板的混合設計,兼顧了低頻衝擊與中高頻細膩。
相對地,筆者認為 ISVARNA 的核心價值在於它能平衡動圈與平板的優劣勢。它用動圈補足平板低頻的物理限制,以平板矯正動圈的解析短板,既滿足低頻愛好者的需求,又保留 HIFIMAN 招牌的中高頻質感。總括來說,筆者會推薦 ISVARNA 給尋求「退燒向」混合單元體驗的進階燒友,當然如閣下已是頂級單一平板單元的用戶(如 SUSVARA / LCD-5 / AB-1266 Phi CC 等),亦不妨一試 ISVARNA 獨有的「混血兒魅力」。
HIFIMAN ISVARNA 動圈平板混合單元耳機技術規格
單元 : 1 x 微型超低音動圈單元,1 x 隱形磁體平板振膜單元
耳機種類 : 半封閉式頭戴耳機
頻響範圍:6Hz – 60KHz
靈敏度:93dB
阻抗:16 Ω
重量:462 克
建議零售價:HK$21,580.00
HIFIMAN GA-10 十周年紀念版家用耳擴
頻響範圍:20-24KHz, ± 0.5dB@1KHz
THD+N:0.01%,@1KHz,1V
輸出功率:3000mW/300Ω|600mW/32Ω,@1KHz
整機耗電量:70W
體積:330 (W)x110 (H) x380 (D) mm(不含凸起部分)
建議零售價:HK$12,480.00
查詢:DMA 泛音 (3971 0242)
Sign in to your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