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互動式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成為全球影視迷熱議話題。Netflix 深信觀眾應該有得揀,所以為最新《黑鏡》帶來互動選項,讓觀眾在關鍵劇情轉折點自行決定故事走向,引導主角開創不同結局。
熱愛打機的劇集創作人 Charlie Brooker
《黑鏡:潘達斯奈基》故事背景設定於 1984 年,電腦遊戲剛起步、人人都能透過個人電腦編寫小遊戲的時代;這個時代,也正是《黑鏡:潘達斯奈基》創作者 Charlie Brooker 自幼被電腦遊戲圍繞的成長背景。熱愛打機的他更將興趣發展為事業,成為一名電玩記者。連導演 David Slade 都話:「這部電影其實有點像 Charlie 的自傳故事,他與電影中年輕主角 Stefan 一樣都是在那個時代長大。」談及下個年代科技發展可能性,熱愛科技 Charlie 更興奮表示:「 我想要拍 VR 版的《黑鏡:潘達斯奈基》!」他更開玩笑表示,自己最渴望的突破性科技是「可下載食物」,讓他可於洗澡時直接下載三文治或漢堡。
讓觀眾代入角色 更强代入感
Charlie 又大爆當 Netflix 起初問他想不想一起創作互動故事時,他本來想一口拒絕。但跟 Netflix 討論後,他卻靈光一閃,想出《黑鏡:潘達斯奈基》故事:熱愛打機的他將「冒險遊戲」設定為故事主題,結合互動功能演繹成有故事性互動電影,讓觀眾可代入角色,為追看劇情帶來更强參與度。製作團隊也不諱言,這個大膽嘗試也曾讓他們擔心會有風險。觀眾在決定劇情發展之餘,能清楚意識到自己在看戲。但 Charlie 謂:「一旦打破第四道牆,一切必須變得很瘋狂。」
內注入「未來」想像元素
《黑鏡》製作團隊完美呈現出 1984 年復古場景,建構當時於人們對電腦遊戲為之瘋狂氛圍,Charlie Brooker 同時也在《黑鏡:潘達斯奈基》內注入對「未來」想像。為令劇中的超現實畫面變得更生動逼真,主角 Stefan 面對現實生活與電腦遊戲之間混淆,團隊在拍攝細節上也有許多討論與堅持,包括「特效」運用。光是出現在另一位主角 Colin 上「溶化」效果,導演和 Charlie 兩人幾經辛苦才得出共識,也成為最令人難忘一幕。
故事大綱
《黑鏡:潘達斯奈基》故事敘述一個年輕電玩遊戲程式設計師 Stefan (《鄧寇克大行動》Fion Whitehead 飾),因著迷於母親遺物,一本互動式小說「潘達斯奈基」,讓他一心想要將書的概念開發成一個電玩遊戲。當他被一家著名遊戲公司網羅時,遇到他心目中的遊戲之神 Colin(《移動迷宮》Will Poulter 飾)後,人生自此出現現實與幻想分不清巨變。在片中不同選項大至主角是否要殺人?小至他所聽音樂或是吃什麼樣早餐都由觀眾自行做主。同時也因為看這部作品就像是電玩一樣有許多關卡,也吸引大批影迷在網路上討論不同版本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