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家訪主角 龍無忌兄是一位資深電影發燒友, 熟知過去近半世紀的中外大量經典電影作品, 更曾以筆名推出過電影評論書席, 論盡 50 年來影壇多個特色現象。然而 龍兄因工作繁重, 一直將建構家庭影院的夢想擱置。直至近年開始半退休式生活, 而屋企亦剛好要進行一次大裝修, 所以一直以來的夢想終於都要爆了,希望今次真的可以建構一個跟戲院有得比下的的人家庭影院。而今次家訪有別於我們之前的家訪。因為今次有份參與整個家庭影院設計的除了有 Andy@Infinity Design之外, 小瑟亦都充當了今次家庭影院的設計師, 為龍兄的家庭影院在硬件及佢玩開的卡拉OK作一個整體的安排呢。
龍兄家庭影院的配置(客廳+主人房)
Sony KD-75Z9D 4K HDR TV
Sony VPL-VW260ES Native 4K HDR Projector
SI slate 1.2 motorized 4K Screen (gain 1.2)
R&V T120 Projector Lift
OPPO UDP-203 4K UHD Blu-ray Player
Denon AVC-X8500H
JBL LS60 Front Speaker
JBL LSCentre Speaker
JBL Control X Front Height Speaker
JBL LS40 Back Speaker
JBL Control 24C Ceiling Speaker
Earthquake Supernova MKIV-10 Subwoofer x 2
Kordz EVS-R 4K HDMI Cable
GOTHAM 85025 電源線
GOTHAM 50025 喇叭線
Wireworld Oasis 7 Subwoofer 3m Cable
Sine SA-5UK 英式铝合金插座拖板
Panasonic DMP-UB400 4K UHD Blu-ray Player
Denon AVR-X2400H AV Amp
B&W MT-60D 5.1 Home Theater Set
Kordz EVS-R 4K HDMI Cable
5.2.4 喇叭佈局均稱 家庭影院規劃見心思
龍師兄(Steve兄) 的飯廳與客廳合起來一個長方形, 靠近窗台一段為客廳落地大窗。而另一端則是飯廳和廚房。至於窗台部分 Andy 亦有細心地為 Steve 加設一個 Bar 檯架, 方便 Steve 種愛邊食早餐邊眺望窗外景色。硬件配置方面, Steve 兄目前一套系統為 5.2.4 組合, 以首次建立自己首套家庭影院組合的玩家來講其實已非常美滿。器材方面, Steve 用上 Denon 旗艦機及全套 JBL 喇叭, 在開聲前已知道此 Steve 在口味上其實相當「焚機睇戲」向, 使用比重以睇戲為主。看得出心思的是客廳播放空間與窗台部分位置刻意保持一段距離, 令聲音不會因太貼近窗台玻璃而導致兩邊聲音不平衡。至於其投影機用上電動升降式吊架, 令投影機在閒置時可直接收納到飾櫃頂部, 美觀得來亦非常實用。
影音「色魔」Anthony 出手 發掘 4K HDR 投影機潛力
由於 Steve 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電影發燒友, 在客廳不難搵到一點電影相關擺設。至於其「最愛」反而是位於電視機右手邊一個塑料架。裡面封存 Steve 歷年儲起來過萬套電影珍藏。Steve 坦言自己一向有儲碟的習慣, 深知「空間」必定會成為其最大敵人。因此他早年已開始逐步將膠盒棄置, 只保留碟片, 以將佔用空間幅度壓縮, 騰出足夠空間放置 4K 影碟。家訪首日家訪我地就請到人稱「色魔」 Anthony (Unify Color Limited 負責人) 仔細以業界專業級調試軟件 CalMAN 為投影機作專業調色。由於畫面修正需要靠人手配合光譜數據作逐一修正, 所以要完成正個工序要花上接近十多個小時。而 Anthony 當日亦由上午 11 時馬不停蹄地工作至晚上 7 時。除了食晏同小解外, 幾乎沒有離開過光譜議及位於住自己深邊一堆搵食架生半部。調教 Sony 4K HDR 投影機時就出現一段小插曲, 就是大家留意到落地玻璃一邊窗簾出現「吊腳」情況, 影響到投影畫面。急於搵應對方法之際, Steve 最終用被鋪將留光位覆蓋, 迅速化解了逼切問題。睇返問題所在原來窗台 Bar 檯就是窗簾「吊腳」元凶, 但因為 Steve 過往一般只會在晚間完全入黑後才會睇戲, 一直有留意到有這種情況發生, 有意將 Bar 檯改裝為可摺疊式, 設定根治漏光問題。Anthony 強調, 每次教機前最好是讓投影機及整套器材先稍稍 Run-in 數小時, 讓器材狀態稍稍穩定下來, 儀器得出來數值較能反映到投影機較真實狀態。
專業建議 : 自製「雙」畫質 Profile 簡單設換發揮 4K HDR 終極畫質
設置心得方面, Anthony 指當下 4K HDR 投影機即使能對應 4K HDR 規格影像, 但在「畫質設定」自動適應力上尚存有不少可以改善的空間。因資深的教機師傅多數會以兩個模式 (Profile / Preset) 分別對應 2K SDR (標準動態範圍) 及 4K HDR (高動態範圍) 兩種畫面規格。如當日所見, Anthony 較建議使用「明亮」或「鮮豔」等色彩較濃、明暗濃度較大的影像模式以對應亮度、顏色要求較高的 HDR 片源。至於 SDR 在播放器材上發揮已非常成熟, 即使在「標準」模式下都有非常好的發揮。而校訂環節中最費時的必定要數色準的調整。Anthony 指微調過程面對最大困難是數值間經常會互相牽引, 有「牽一髮動全身」的情況。因當日一套光譜器材只能夠火速提供量化數據, 但修正工序仍需師傅親自人手調較, 過程難度大且非常繁複, 沒有專業儀器在手, 一般都不建議大家入內隨意改 Setting。而 Anthony 亦特意提醒 Steve 兄記得利用兩種畫質模式觀賞 4K HDR 及 2K SDR 訊號以極致化畫質。由於當日調試時間較充裕, Anthony 更特別在調試程序完成後, 為大家作一個握要報告, 等大家都可清楚知道投影機調試前後狀態及使用時要注意事項。
「THX + HAA」雙認證專員接力聲效系統調試
聲音方面, 今次繼續有「THX + HAA」 雙認證達人剛哥出馬, 為 Steve 兄一套揚聲系統作一次徹底大調整。至於今次小插曲就是在調試圖中發現 Denon 擴音機經 Auto-Calibration (自動化音場修正) 後, 部分 EQ 功能會被硬性鎖上, 因此未能按既定程序進行, 因此最終方案是將擴音機作完全重設, 將所有之前所有設定一一清除調。至於剛哥今次都會繼續出動到最專業的喇叭測度儀器, 為每隻喇叭作測度, 並作逐一糾正。測試首要任務是確認喇叭在訊號線接駁方面是否正確及喇叭是否有反相的問題。至於剛哥亦分享過有個別牌子的喇叭因為聲學考量而特意將部分單元造成反相。因此他多數會確認其另一邊喇叭, 在判斷該喇叭是「錯版」, 或真是設計心思所置。與畫面相比, 調試聲音的進度其實比預期快。
量化評價調試感覺 效果一目了然
拍攝當日大家上午十時在 Steve 兄家中集合, 剛好約花了近 15-20 分鐘時間設置裝備後, 調試工作就正式展開, 輾轉在 6 個多小時間完成整個調測進度。剛哥強調 Steve 的布局與喇叭擺位都相當標準和均稱, 即需要在稍稍將靠右移, 將皇帝位歸位即可。為優化低音表現, 剛哥特別更特別出動了一個「小盒子」能進一步控制低音喇叭運作, 令低音與其他喇叭銜接更自然更完整。至於今次剛哥繼續利用《Dolby Atmos Demo Disc》及《轟天猛將 : 戰海豪情》兩隻碟做 Reference (參考), 而剛哥亦一如既往邀請受 (家) 訪者 Steve 兄在調機前後在調試前後分別填寫一份詳盡的聽後感問卷, 方便大家有實質數據作比對。至於調教前 Steve 對播放系統的評價是人聲對白未夠清晰突出, 大動態位置的線條相對雜亂, 高音部分略為刺耳, 所以望剛哥能出手將系統重整到一個較均稱的狀態。
:「舊片 4K 化仍很震撼… !!!」
由於 Steve 兄愛重溫經典舊戲居多, 更是科幻片《Blade Runner》(1982) 的頭號忠實粉絲, 所以小編就順理成章向他推介4K 版給他。就首試首幕而言, 其 5.2.4 所建構出來的系統在音場方面都營造出極佳的電影感。飛天車掠空而過所展現出的軌跡感都非常強烈。畫面方面, 主角 Rick (夏里遜福) 首次出場一幕夜空的雨花在 4K HDR 下顯得更像真, 更突顯出霧氣的感覺。而 Rick 在日式麵檔的冷色燈光下都顯出相當實在面部輪廓細節。雖畫面的顆粒感繼續顯眼, 但線條仍非常細膩。至於再試《Dolby Atmos Demo Disc》 再試「權力遊戲」攻城一段的效果在調試後亦表現得更具電影氛圍, 「火海」一幕低頻和空間營造力亦更顯逼真埋身。至於 Steve 兄亦嘖嘖稱奇地笑言 35 年前的舊片如《Blade Runner》都可做得如此有板有眼, 一下子推翻了此片「烏燈黑火」的故有印象。笑言自己剛中了 「4K 毒」, 更強調自己已寫好了一份 4K 藍光入手名單, 擇好日子就會瘋狂入貨, 「放任」投入這個家庭影院世界。
Conclusion :「自建家庭影院不是夢」
今次家訪最令人深刻的是主角 Steve 兄雖只是剛踏出「家庭影院」玩家一步, 但對電影認知的淵博層度已直逼學者級數, 可知他過去對電影的熱情絕不受任何硬件所限, 是終極級電影發燒友。至於今次成功爭取到批文打造自己一個私人影院, 無疑是有種「英雄」與「寶劍」相遇感覺, 即使是在鏡頭背後都感受到那份非一般喜悅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