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的Zu Audio在香港短短日子中已被發燒友評為超值產品。雖然其名字不及同鄉如Audio Quest、Conrad Johnson、JBL等響亮, 但其售價之刻制與聲音之超凡, 完全不成比例, 俘虜了少發燒友的心。Zu Audio最初來襲香港的, 是以一對全音域的座地揚聲器, 此喇叭造工粗鞋, 賣相一般, 但其靈敏度超高, 音色活力澎湃, 一部幾瓦的2A3或300B已可推到氣勢強勁, 如使用845或211的後級, 更有翻天覆地之效, 音色美妙而有強列質感, Zu Audio就此一舉成名。
整體厚度提升
Zu Cable的岀現比其喇叭岀道遲, 但成就比喇叭更受發燒友歡迎, 我自己親身使用過Zu cable的旗艦級Ibis和中階Monther電源線、訊號線和喇叭線, 音色與動感均靚聲超值, 當中的Ibis更靚聲得驚人, 用在前級明顯在厚度和動感有所加強。今天, 當我收到Event電源線, 亦隨意接在Sond Master No.9冷凍版前級處開聲, 亦隨手拿張《Prelude》, 這張重裝吧哈播放出的爵士風古典樂有著強烈的節奏, 重擊的樂聲完全被Event控制得貼貼服服, 用了Event後整張《Prelude》的中低頻質感亦有所加強, 整體厚庹提升。
線身經長期反覆測試
我從Zu audio Event的數據和規格上, 找不到任何突破性技術, 亦找不到新高科技元件, 到底它憑甚麼令到發燒友可以無條件垂青? 據吾友膽皇老Mark講解, 線身的銅體混合物經過長時間的試驗, 而線身的粗幼度和使用股數, 都使用美國最先進儀器分析, 再經多組不同聆聽人員, 親身聆聽評分, 再續步改量至今, 而整條Event最特別之處, 是其內層外層都用上較特別物料的絕緣體, 看似鐵彿倫的外層摸上手又似粗糙, 感覺有種彈性, 是一種類似布料加膠的特殊物質。漆黑色的線身加上銀光閃閃的插頭感覺很好, 加上線身主體不太硬身, 穿櫃轉彎容易。
厚潤中帶爽朗
試聽前, 我先說服自己忘記了我在腦內, 接近完美的The One Power、NBS Statement、Audio Quest Wel Sig. Power的聲音, 但仍留著最靚聲的電源線準則, 是可以去到幾盡的記憶。初聽Event時, 我亦刻意用到強烈的百人大合奏, 初步聆聽所得, Event的低頻不是會帶給人瞬間爆棚, 能摧毀天地萬物的類型, 但這並又不代表它的低頻不夠, 只是不屬狂野型。換上幾張雨果的鄉土地方擊鼓錄音, 在較有中國文化色彩下, 中低頻勁度是結實而快速的, 厚潤中又帶點爽朗, 這與我認知中的Zu喇叭是同一類聲底, 細節上Event甚至更為厚重。到我播放毫無人性的《悲情城市》, 我放方才發現Event是可以去得幾盡, 原來Event是可以如此狂妄的, 如此醇厚的, 在出殯一曲, Event展現出非常之厚重的低頻動力, 收放快速輕鬆。 但這些仍不是Event的強項, 因為到我播放老虎魚的《Sonny’s Dream》, Paul O’Brie的男聲低沉有勁度, 磁性而魅力滿載, 經Event播唱Paul O’Brie的聲線是有著NBS沉實厚重的影子。出奇地, 播放女聲同樣有女性的特質和柔美感, 只要把 Event一直用在No.9前級, 無論播唱的是陳潔麗或胡琳, 蔡琴或杜麗莎, Event同樣能提供出色的人聲質感。
音色清脆響亮
聽Mutter的經典作《卡門幻想典》, Event展現出的很強的絃樂氣氛, 電光石火一般激烈的變調拉弦, 音效飛快配合, 我們發燒友愛說的整體速度感、瞬變反應, Event全部做到之餘, 細微之輕微變化亦清晰可聞, 還會加入點點厚重, 中頻質感又不會因為Event的厚暖而變得太肥, 剛好是恰到好處一類, 誇張點說, 我甚至感受到Mutter在拉奏小提琴的豐富畫面, 令人驟聽下更有感覺。我最關心的, 或許就是鋼琴錄, 因為鋼琴錄音在比例上難播得好一些, 更不要說改變音效不高的電源線, 這張由Pablo Gonzalez指揮柏林廣播交響樂團, Florian Uhlig鋼琴演奏中, 我發現音色清脆響亮, 一吓一吓的按鍵, 細緻巧妙地展示出琴音瑩瑩光澤的音色, 以不足六千元的售價, 鋼琴和絃樂都有不錯表現, 絕對值得信任。
Conclusion : 「十年參禪,一朝頓悟」
最初, 我是堅稱電源線能改變整體音效是少於喇叭線和訊號線的, 十年前, 我被NBS Statements的迷幻的音色迷倒半生, 令我信念動搖, 五年前The One Power降臨香江, 其具破壞力的中低頻, 更令我的堅信有點模糊, 今天Zu Audio Event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 亦確切告訴了我, 電源線是不可忽視的。想不到一條電源線可以帶出如此多故事!
特別鳴謝 : Hit A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