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犯罪懸疑片導演大衛芬查 (David Fincher),在你腦海中浮現的幾套名作必定會是它的犯罪奇情名作《七宗罪》、《搏擊會》以及一度衝擊奧斯卡的《奇幻逆緣》和《社交網絡》。前者可被稱為 “病態反社會電影” 的表表者,甚至有人將其《搏擊會》與影壇神級作品《發條橙》相提並論,可見其描寫犯罪者的心理特質十分有一手,而片中的”變態”也拍出了他自己的一套風格,也甚懂得拿捏觀眾的 “共犯” 心態,整體而言極為到位。每次新作都帶給觀眾一同犯罪的刺激感。在觀眾口碑上取得甚高的評價。然而,近年 大衛芬查 及其製作班底一心 “衝擊” 多個國際獎項,在取材上變得頗為收斂,電影主題也趨向正路,單睇《奇幻逆緣》及《社交網絡》兩套傳記片已見失卻以往所建立的 “犯罪片光環”,片中所展示的導功多數是其精妙的故事敘事節奏和鋪排,完全失卻了昔日觀眾與病態罪犯一同犯罪的觀影快感。
沉鬱的畫面、詭異的殺局:
小編最欣賞大衛芬查 的地方除了他光是靠場面調度及光影已經營造做出了懸疑氣氛。其昏暗的畫面主調往往令真兇未現身已感到其殺機處處。其經典作品中最令小編記憶猶新的必定要數 1997 年的作品《心理遊戲》 (The Game)。此作品在故事結構、敘事節奏以至在懸念佈局上都與他的新作不遑多讓,甚懂得抓緊觀眾的八卦心態,並精準地為原本平淡的小品加鹽加醋,令故事的起伏更耐人尋味。即使真兇現身也不等於真相大白,未到散場都未知到鹿死誰手。其成名作《七宗罪》就是其導功的印證。然而,他的作品並非套套都能引人入勝。例如他 2007 年作品《殺迷藏》就真是悶場連連。即使片中有 「Iron Man」 羅拔唐尼 以及 「變形俠醫」Mark Ruffalo 助陣也無濟於事。其開放式的結局也令人深感困擾,一度令小編對其作品抱有觀望態度。直到其限制級作品《龍紋身的女孩》在 2011 年底正式公演,小編材真正放低疑慮。
未上映,先驚慄:
《失蹤罪》是導演大衛芬查繼《龍紋身的女孩》後另一套被電檢處畫分為三級的電影電影作品。在原在未上映前半年已經作出大規模的宣傳攻勢。與《龍紋身的女孩》的宣傳手法相似,此片在宣傳手法十分進取,其「戀屍癖」味道甚濃的海報設計已經叫人嘩然,所以電影得到十八禁的評級其實都是意料中事。如果您是大衛芬查的狂人粉絲,又是此類以變態犯罪為主題的電影愛好者,得到三級的評級無疑是一種值得鼓掌的好事。因為片中的所有偏頗行徑都可以一一原裝入眼,不需因個別地區的接受能力而左刪又刪。
新陣容、新嘗試:
今次《失蹤罪》大衛芬查 一再飛起愛將 Brad Pitt ,也沒有與佬味過濃的 Daniel Craig 再續戲緣。鮮有地加入由幕前隱身到幕後,靠兩套奧斯卡名片 《狂盜之城》、《Ago 救參任務》逆轉星途的 Ben Afflect 作男主角。問心,小編對 Ben Afflect (飾演 Nick) 的演技十分有保留,其喜怒不形於色的演繹風格向來不太受美國本土影評人所接受,但卻十分適合《失蹤罪》內男主角 Nick 的性格特質及戲路,算是一個十分不俗的選角決定。此外,其 “新蝙蝠俠” 的新身份也是傳媒緊貼的焦點所在。因此想”洗底” 或是 繼續被 “睇死” 就要靠今鋪和 2016 年的 “Batman V. Superman” 啦…
港版藍光:
港版今次在包裝上甚有心思,仿效外版碟以 Digipak 設計,令一眾影迷可以統一碟架上的包裝風格。然而,港版少了一本 Amazing Amy 書仔就令整件事情略有一點美中不足。
熟識的面孔、意想不到的驚豔:
片中比較驚豔的是 Rosamund Pike (飾演 Amy) 的 “花瓶” 角色。此花瓶無疑是一條貫穿整條電影的作藥引,也是一個極為推波助瀾的要角。片首一個近鏡,主角 Nick 一段輕描淡寫的旁白,正個故事 “殺局”就勾畫了出來。為之後接近兩個半小時的電影掀起一個又一個的小高潮… 為片尾最後一個鏡頭帶來了一個契機。
片首製作團隊名單的畫面不時令小編聯想起其舊作 《房不勝防》、《奇幻逆源》以及 《社交網絡》。唯獨是其字體 “消失”的感覺令人不禁有一份冰冷的心寒,也貼合到此作的主題 「Gone」。
漫不經心的序章、爆炸性的扭橋位:
片首部分男主角 Nick 與親妹 Margo 的一段交談戲表面上與 “失蹤案” 無關痛癢,但實際是交代 Nick 的背景以及 Margo 與 Nick 的感情十分要好,是對可以共患難的好戰友。為影片後段的一段硬仗打下基礎。而且,片末 Nick 提到 Margo 是他的理智。言下之意是為全片擔任著一個理性旁觀者的角色,也相等於是觀眾的化身,代觀眾對主角作出互動,更在解謎的情節中增加懸念及牽引觀眾情緒進入狀態。較值得注意的是,序章部分的益智遊戲好像是為之後 Nick 和 Amy 的 “情趣尋寶” 活動 及 “殺妻疑雲” 作鋪陳。未知此片的粉絲會否發現到箇中玄機呢 ? (說不定是小編諗多了…)
不容忽視的真相細節:
本片最到肉之處莫過於是客觀敘事、主觀敘事互相穿插。當中 Nick 與 Margo 的戲份在前半部分就相對緩慢乏味,主要是以建立角色性格為主導,與觀眾的 “關係” 梭離,只令觀眾變成一個窺探者的角色。相反, Amy 一邊的主觀式敘事就較為跳躍和活潑,與觀眾的距離十分親近,令人有著一種與密友交談的互動感覺,也呼應了其 “Amazing Amy” 的特殊身份和能力,更為往後全民動員搵 Amy 的行為帶來誘因。此外,Amy 一部分的敘事也拍得相當浪漫細緻,甜蜜感絕對不下於 《奇幻逆緣》中的熱戀橋戲。而且,回憶中 Nick 與 Amy 的相識、熱戀到、殺機漸現都調度得當,整體而言都十分引人入勝。種下完美婚姻 “陰暗面” 的伏線。
驚慄犯罪鬼才導功依舊細膩:
值得一讚的是大衛芬查在本片的細節位處理上依舊處理得細緻得當。當中包括男主角的一些眉頭眼額也緊扣著故事的推進。其公然的 “冒失” 行為都為全片中、後段他被媒體窮追猛打賣下導火線。例如 Nick 在記者會上的一個不經意笑容就引發起傳媒的負面評價。而籌備會中一張無厘頭的合照又一再被指為妻子生死未卜以預備換畫的負心漢。一切一切都令 Nick 成為眾矢之的,為 “惹禍上身” 的遭遇拉起序幕。向來善於落井下石的 大衛芬查 更節外生枝地加插了一個外遇角色 – 小情婦 Andi 在整個迷局裡面,令這個 “完美嬌妻與不稱職丈夫” 配搭更顯對比,令整個殺妻佈局看似更順利成章。然而,在觀眾角度來睇,過多的犯罪動機反成為了為 Nick 脫罪的最大理由。而 Nick 那種不經大腦的行為特徵完全符合不到整件失蹤案的精密佈處,所以 “行兇者” 明顯是另有其人。
走出正邪角力的框框:
《失蹤罪》比較驚喜的地方是警方一面沒有與傳媒串通,一面倒地煮死 Nick。而探員 Boney 在片中的立場都頗理性清晰,事事都跟足程序辦理,沒有出現一般電影、電視劇中感情用事的差人脾性。算是為整套看似就快失控的情節中帶來一點理性的聲音。另外,Nick 、 Margo 及 黑人大狀 聯手諗計自救以及上 「清談節目」 作高調 “反擊” 都令整個故事的後段部分更局劇力。 不過,即使知道 Nick 不是 “真兇” 又如何。Amy 一日未在傳媒前路面,Nick 一日都會背負著負心殺妻漢的罪名。所以歸根究低都是要找出 Amy 的下落,一切才會告一段落。不過,當一切看似走投無路之際,Amy 大學時代的前度男友 Collings 的再度出現看似內有玄機。究竟 Collings 會否知道 Amy 失蹤的內情 ? 或是會成為成件事情的另一個受害人呢…?
畫質及聲效:
港版藍光碟由 Fox Home Entertainment 出品,經得利 (香港) 影視發行。碟片由 Austria 壓制,所以在質量上保持一貫的水平。在載體上,本碟的全碟容量約 45 GB。基於片長的關係,正片加上主聲軌 DTS-HDMA 的部分已經佔據了接近 40 GB 的內容。所以絕對算是高用量的藍光碟。在編碼格式上,其畫面編碼用上 1080p 的 AVC 規格 (High Profile 4.1),規格上無投訴。值得一讚的是其暗位甚多的畫面都用上頗高碼率 (30690 kbps) 的編碼格式,所以在暗部細節上得到了幾豐富的層次保留。
在聲效上,其 DTS-HD Master Audio 7.1 (48 kHz /24-bit) 編碼的原聲聲軌都維持在 4287 kbps 的高碼率水準,所以在空間感還原、大動態音樂瞬變的還原時都十分之像真傳神,以一般文戲為主的電影來講絕對收貨有餘。最後,比較關注字幕部分的碟迷都可以 安心選用碟內的 “繁體中文 – 香港” 字幕。其翻譯與當日戲院上映字幕為同一版本,所以喜愛重拾當日觀影震撼的 大衛芬查 碟迷可以安心服用啦。
結語:
對首次觀賞此片的觀眾來說,本片結構緊密的情節及出人意表的結局位都必定贏盡觀影者喝彩聲。然而,對於導演粉絲來講,未能在奧斯卡角逐最佳電影或最佳導演等獎項始終是一種說不出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