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形象一但形成,要改變相當不容易。例如美國的Schiit Audio,最初以高性能抵玩平價器材做主打,在入門級市場相當成功,但當他們推出中高端器材時,最初大家還是對其實力抱有相當懷疑。因此,你的「換跑道」之作,必須無可挑剔,不但要不輸現有器材,而且要有心理準備,大家會不自覺用更嚴格的標準去評鑑你的作品。所以,一直以高性價比藍光播放器而知名的Oppo,突然推出高階耳機產品,並同時推出解碼+耳擴和耳機配搭成原整系統,而耳機並非主流的動圈,而是較少廠商開發,但頗受發燒友注意的平板耳機。這固然相當有趣,但不少玩家還是先抱持觀望態度,是可以理解的。
平板耳機和靜電耳機原理相似,不同的是平板耳機不需專用driver即可驅動。平板技術的難題是驅動效率,而這取決於如何製作高效的強力磁石和振膜設計。過去雖然曾有廠商推出平板耳機,但後來因當時的生產技術限制而放棄。直到近代科技進步,這原理生產的耳機才復活。 基本上各家板電耳機的生產商都有其個別專利及獨特的解決方案去克服效率問題,因此要開發出平板耳機,並不如動圈簡單。而看Oppo的介紹,可以看到PM-1似乎有相當多獨特的技術,包括7層振膜和特化的磁石系統設計,而後者的設計如何頗影響耳機的重量,因板電的原理依賴強力的磁石設在大塊振膜的兩面,要做到很輕並不容易,這也是不少平板耳機相對較重的原因之一。
設計、做工
初拿PM-1的外箱時候感到很有「份量」,原來不少重量是來自跟機的木箱。耳機本身反而不算重,和傳統動圈耳機相去不遠,耳機的做工紮實,耳罩頗厚但不焗,頭樑位置的頂皮也夠厚,配戴感頗為舒服,連續聽音樂數小時也不會覺得不適。另外PM-1可以換線,跟機本身有兩條不同長度的線,能按使用方式配搭使用。
Oppo HA-1同樣有著相當樸實和標準的外型。而HA-1最令人驚喜的,是其操作的流暢、簡便和容易上手。以一部支援多種輸入,兼備解碼和耳擴機能的器材來說,Oppo的UI可說相當易懂。第一次操作的時候,完全不需看說明書就能上手,包括開機時間在內,20秒左右就設定好並成功開聲。從不同的輸入之間切換,例如iDevice 換成USB等,整個過程非常順利和快捷,系統反應也很快,這令我留下了相信良好的第一印象。
切換輸入用的旋扭,順時針或逆時針均可以完全自由轉動去選輸入方式
另外HA-1雖然有平衡輸出,但PM-1本身並沒有附平衡線,想試平衡驅動的朋友可考慮另購官方的平衡線
機背的輸出/ 輸入端子
以VU Meters圖像方式來表現左右邊聲道的狀況,只有在扭vol 時才會出現,頗特別的設計
聲音 – 唯有經過時間考驗,才顯樸實無華的堅實
不同於大部分別廠的旗艦耳機,這套系統一開始的聽感,並不會令你對他有強烈感想或印象,甚至,你不容易對這系統作出評價。你會知道這系統質素不低,耳機本身音色略後和暗,略顯一點點V Shape,中頻初聽有點厚、細節不少只是聲音比較化不開,中低頻的層次感不算分明,人聲也因此並不突出,但你還是會聽得出其分析力不弱。平板耳機和動圈最大分別的空氣感表現,在PM-1雖能感覺到,但並沒有明顯超過動圈耳機的程度。初開聲來說,整體音色特性並沒有一些可以立即說出來的搶耳要素,不過,同時也沒有特別的不足或明顯弱點。作為一品牌的旗艦系統,而且是給大家認識品牌調音風格的首部作品,沒有明顯缺點並不簡單,但沒有搶眼之處是頗為不利的。然而,在runin的過程中,隨著聲音的變化,並配搭過不同的器材。先後試過iDevice,Bryston、Luxman等不同調音風格的訊源輸入,就開始明白廠方的野心和用意︰他自己沒有特別味道,卻也因此能在幾乎不影響其他器材的音色下,反映不同前端器材的魅力和實力,也因此無論你換了怎樣不同的前端器材,這耳機系統仍可以繼續留下來。也就是說,廠方的野心是希望發燒玩家把這系統視作可使用好一段時間的部分-然後只要選了喜歡的前端去升級,就可以確定系統會自然隨自己希望的預期提升。要達到這點,系統必須有足夠的潛力反映不同訊源和器材,同時不能太picky。而這系統隨著runin,證明了他有這樣的實力。
初時未runin的時候,PM-1中頻的厚令他在流行曲上稍為不足,但在runin了一段時間後,中頻慢慢打開,這時平板耳機特有的強大分析開始表現出來,中頻的厚變得愈來愈有層次,那種有點暗的感覺慢慢消息,人聲愈聽下去愈來愈能令人投入。聽nagi的歌曲的時候,他沒有過道強調那種透明感,而是令nagi的聲音變得實在,變成像包圍著你的感覺,和背景的音樂自然結合起來,變得多彩而豐富。然後你會發覺,原來平常只是注意到人聲,卻忽略了伴隨的音樂中的眾多細節,然而你不會覺得突兀,彷彿這些細節就是一直自然而已的在那裡,只是自己沒有去注意,如果平常的耳機是把spot light放在人聲人,PM-1就是把燈光平均的放在所有部份,人聲確是沒有那麼搶眼,但卻也能令你感到更完整的樂曲。
在runin了一段時間後,這系統幾乎沒有不合的音樂類型,因為平板耳機強項的高密度和分析力、優異瞬態和良好的兩端延伸,不論是古典、流行、輕音樂、rock、jazz等,PM-1都能應付,而HA-1也沒有因為一體式設計而在解碼或耳擴部份表現缺失,分析力的表現上固然合乎身價,耳擴部份固然能驅動好PM-1,其他不易驅動的高抗阻耳機,HA-1也能推得有板有眼,如果你未有一套原整系統,這系統能給你一簡單而百搭的開始點。
和這系統相處的日子,他的確從沒有給我驚喜。但他能告訴我前端發生了什麼變化,那怕只是換了一條線的變化。而無論配搭怎樣的器材,或是不同的使用方式,他也不會表現失準,也不會令前端「難堪」,卻又能忠實把配搭成果表現出來。而這系統在不同的用途上都相當適合,不論是聽音樂、看電影、甚至打電動,用這套系統也不會有什麼不滿。沒錯,到最後你還是不會說出這套系統強在哪裡,搶眼在哪,但你還是會漸漸希望擁有,當你不想煩惱時,你很自然就會想起他。這也許就是樸實無華才能做到的實力。
小結
Oppo選擇了和傳統品牌不一樣的道路,他沒有做什麼突出的地方引人注目,而是做出一個相當成熟易用,能在不同系統中都適用的百搭系統。你未必會立即愛上,但聽過之後,這系統很可能從此在你心中揮之不去,然後不知不覺,有天成為你家中系統一員。
>
有你既支持,就係我地最好既推動力,齊齊參與
「有玩、有FUN … Post76.com」
<
歡迎進入我地論壇對>>本文章<<發表您的回覆啦^^”
>
*** 溫馨提示:想更緊貼更多影音界的最新資訊,請到以下的 Facebook 專頁按「讚好」及 Google+ 專頁按「加到社交圈」加入我們,每天就會收到全新的中文影音免費資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