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James Chen。
這次是我第一次為香港的影音網站寫專欄,先作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家在澳洲,父母喜愛音樂,自然我從少便學習樂理及樂器至專業資格,建立了我對無論音樂的質素和準確度有著很高要求的習慣。十多歲時受到叔父的影響開始對HiFi著迷。從高中時代開始做「紅褲仔」到現在已經有廿五年。我的工作經驗包括:AV 系統custom design、安裝影音系統、影音器材零售及國際分銷等。
現在是一家設計和生產影音線材公司的其中一個負責人。我們和HDMI及CEDIA等機構長期緊密合作。現在以顧問的身份為CEDIA Technology Council對發表HDMI Best Practices國際指引提供相關資料,也是CEDIA的SME (Subject Matter Expert) 和CCI (CEDIA Certified Instructor) 在HDMI和Ultra-HD(4K) 的題目上經常在CEDIA, CES及ISE等機構的各國際展覽會議中講授有關課程。但說到底我只不過是一個AV HiFi發燒友。
首先我想和讀者探討一些有關HDMI常見的問題、一些真相與誤解: 什麼是真?什麼是假?要懂得如何辨別,讀者需要對HDMI技術有一些標淮的認識。值得思考的幾點例如:HDMI技術的來由,它是為何及如何被研發出來的?為何數據速度重要?數據速如何和影音分析及影音系統的表現有關嗎?標淮及非標淮HDMI產品的分別在那裡?標速及高速HDMI線材的用途和工能的差別。常見的HDMI問題及如何避免的方法。
要適當地回應以上的數點,需要從HDMI第一節的題目開始:「HDMI的誕生」。HDMI的源頭應該從電視格式開始說起。電視廣播的格式於二次世界大戰前已有制定。首先黑白, 有限的帶寬已被認為是高清的水平。之後有顏色的出現,但只是強加於當時的黑白格式上,仍然是有限的帶寬。PAL (576i) 和NTSC (480i) 都是彩色的格式,加上隔行掃描(interlacing) 技術用於有限度的帶寬內。這時的所謂高清電視畫面,每格影像只能達到288行,相比於現在的籃光碟所做到的每格1080行,確實相差很大。
然後便是影帶格式的時代。當影帶被引入市場時,它的格式是定於配合當時電視科技的水平。電視全是CRT (cathode ray tube),用掃描一行跟一行的方法(scanning line)而非以像素(pixel)的形式來顯示影像。影帶錄影和儲存用模擬格式(analogue format)直至90年代末。Progressive scan 首次出現是跟DVD一同推出,但是數據依然來自隔行掃描。DVD是用數碼形式儲存,播放卻是模擬格式而影碟的內容仍然是以PAL/NTSC 來保持其向後兼容性。當時較新的電視技術如LCD/plasma卻諷刺地仍然保留analogue的格式來維持和DVD般的向後兼容性。
至於各種線材接駁種類,相信好多讀者對不同連接格式都有一定的認識,包括:
Composite 結合分析度, 光度和顏色數據為一條線一個插頭,所以亦名combined video。此技術源於RGBHV;
S-Video 張分析度和光度與顏色數據分開兩條線但仍用一個插頭,所以名為separate video;
RGBHV(Red Green Blue Horizontal & Vertical Sync) 張紅緣籃三色分開存送,共有五條線五個插頭。它需要較大的帶寬,是較專業的格式,適合於專業用途如電視台的錄影室內連接各種器材之用;
YPbPr (Analogue component video) 是一般家庭用戶範圍中最好的模擬格式,在張紅緣籃分開存送的形式下擁有最高效率的存送方式,其播出的影像效果可達到RGBHV的程度。它是三條線三個插頭;
YCbCr (Digital component video) 得簡單,是YPbPr的數碼版。
接著便發展到數碼影像的時代。DVI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是Silicon Image (HDMI 的始創基構) 於1999年為IT市場發展作為一套與VGA不同的數碼存輸方法而出現的產品。這也同時締造了IT和AV合流的新紀元。DVI的兩個級別為Single Link:3.96 Gbps bit rate,最高達1920 x 1200 resolution和Dual Link: 7.92 bit rate 最高達2560 x 1600 resolution。DVI有三種線都是用外表很相同的插頭,三種功能分別為DVI-A(Analogue) 、DVI-D (Digital) 和DVI-I(Integrated=Analogue + Digital) ,有不同的用途。它的問題是因為三條線看來很相似,而各自有不同的功能,普遍的家庭器材如影音或電腦系統往往不是統一用analogue或digital制式,當用家想買一條DVI線來接駁兩個不同系統的器材時,問題便出現了。加上市面很多用戶意為DVI只是一條線一種功能,便使情況更混亂。還有,在很多影音產品生產商的角度,DVI的插頭太大,所以這個技術沒有被接受和普及地採用。
其他數碼格式還有很多,其中較值得提的有以下四種:SDI (Serial Digital Interface)被SMPTE(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 定為single coax digital格式, 帶寬最高達2.97Gbps (3G-SDI) 。由於這格式所存放的影音數據是沒有被壓縮和解密,即完全沒有防盜功能,所以法律規定只有專業人士如在電視台工作的專業特可技師才可以申請SDI牌照來運這個技術。Display Port 是由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 Association)研發來代替VGA的技術,它是最接近後來出現的HDMI制式,也的偏向為IT市場而發展的。其餘的兩種格式DiiVA 和Thunderbolt都不什普遍,所以不用詳盡。
此時市場存在這麼多不同格式種類,用戶及生產商對一種全新和歸一技術的需求便愈來愈大。HDMI也是在這個百花齊放的時代被發明出來。同時市場在不斷追求更新、更快、清析度更高影像視聽效果,而現存的各種科技全是由兩次世界大戰時代開始發展出來,都追不上市場的要求,沒法提供相應的效果。Silicon Image 就看準這個時機,從當時的DVI-D結構研發出HDMI的骨幹,聰明地邀請了Hitachi、Matsushita (Panasonic) 、Philips、Sony、Thomson (Technicolor) 和Toshiba這些影音業生產商巨頭加入,得到他們在業內的支持,組成7C,成為HDMI核心研究機構來推出這個新的科技。此時7C在軟件程式設計方面徵求了一些大形電影廠的意見,他們在防盜部份提出了要求,需要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功能以作防盜的處理,這樣HDCP (High 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 便出現了。重要的一點是,雖然HDCP的存在為很多用戶帶來了問題(很多用戶在放入影碟後播放影像出現問題都很可能和HDCP有關),但同時HDCP也做就了HDMI的可能性,因為如果沒有HDCP便沒有HDMI播送影像的軟件。這個新格式的線材插頭需要夠細和易用,一條線一個插頭,在可以滿足到所有的要求下HDMI便正式誕生了!
今期到此為止,下一期的題目是「HDMI的版本和特點」。謝謝!
>
>
●Post76星星學堂 – 專家簡介●
James Chen(CEDIA Certified Instructor, Subject Matter Exper, Technology Council Co-Chair, HDMI Best Practice Consultant)
澳洲籍華僑,自少受家人薰陶下, 對影音及兩聲道系統產生濃厚興趣,從而成為不折不扣的超級發燒友。由紅褲仔出身的 James,以玩家作起步,至今成為業界有名的專材,對影音器材、訂製安裝 (custom design)、及至零售層面,擁有接近 30 年的實戰經驗。
James 除現職於澳洲一知名線材公司的負責人外,於 CEDIA 的身份更包括 CCI (CEDIA Certified Instructor) 、SME (Subject Matter Expert) 和 Technology Council 的 Co-Chair;同時也為 CEDIA 擔任 HDMI Best Practice 國際指引的顧問,多年來有份參予 HDMI 線材的發展及制定業界標準,對未來影音發展走向及潮流瞭如指掌。近年,James 亦經常被邀到 CEDIA、CES、ISE 等國際級展覽會中,教授未能新影音科技,如最近才開始普及的 Ultra-HD (4K) 等課程,曾授課的國家包括:美國、歐洲、中東、澳洲、新西蘭、日本及中國等。
>
有你既支持,就係我地最好既推動力,齊齊參與
「有玩、有FUN … Post76.com」
<
歡迎進入我地論壇對本文章發表您的回覆啦^^”
http://www.post76.com/x2/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5054
*** 溫馨提示:想更緊貼更多影音界的最新資訊,請到以下的 Facebook 專頁按「讚好」及 Google+ 專頁按「加到社交圈」加入我們,每天就會收到全新的中文影音免費資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