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討論帖
在與 Vision Ears 共同創辦人 Amin Karimpour 的訪談中,品牌清晰闡述了其橫跨入門到頂級客製化市場的三大戰略方向。首先,全新入門型號「Go Live」以親民定價吸引新進玩家體驗 VE 標誌性聲音,開拓更廣泛的用戶群。其次,全新客製化 Custom Line 系列代表品牌在工藝與個人化體驗的頂峰,滿足資深發燒友對獨特音響表現的追求。此外,VE 研發的磁吸切換系統,讓用家能直覺且快速調整聲音特性,大幅提升產品的自由度與可玩性,完美體現品牌在創新與實用性間的精妙平衡。

香港高級音響展首發:最新入門「Go Live」
Amin 表示,自 2013 年起,Vision Ears 專注為德國音樂人提供高端定制耳機,並逐步拓展至全球市場。旗艦型號如 ERLKÖNIG 與 Phoenix 已成為音響圈的傳奇,而香港作為亞洲重要市場,更是 VE 與社群互動的關鍵樞紐。今年,品牌首次推出入門級「Go」系列,首發型號「Go Live」針對舞台監聽與直播需求,標誌著 VE 從純高端德國工藝定位走向技術下放的重大變革。
Amin 講到:「我們常專注於高端入耳式耳機,因為在德國生產,這是一個成本高昂的地方。但這次我們首次推出非常特別的入門型號,名為「Go」系列。首款產品是「Go Live」,名稱源於登台演出與即時音樂製作的場景。它採用相對常規的四單元系統,但擁有特殊調音,且價格合理。」

Amin 解釋,「Go Live」的命名蘊含哲學:「Go」象徵登台演出的行動力,「Live」則強調即時音樂製作的場景特性。雖然這款耳機採用保守的四單元架構,但透過特殊調音,實現專業監聽所需的清晰度與耐聽性。VE 並未因入門定位而妥協品質,仍堅持德國製造標準,僅通過簡化單元數量與材料成本控制定價,實現「德國工藝 + 親民定價」的策略,吸引新生代音樂創作者進入 VE 生態系。
「Go Live」的創新在於其調音取向,區別於傳統監聽耳機追求的絕對平坦頻響。它特別強化人聲頻段表現,讓主播或樂手能更清晰監聽自身聲音細節,同時保持樂器還原的準確性,滿足直播與舞台演出的多元需求。
從「Go Live」看德國工藝的親民化革命
當被問及是否推薦「Go Live」給音樂製作人時,Amin 表示音樂製作人需要更高解析與細節還原,因此更適合選擇 VE 的高端型號。然而,「Go Live」的設計初衷正是讓發燒友以親民價格首次體驗德國工藝的精髓。
「這是我們首次在全球展示「Go Live」,客戶反饋非常正面。他們試聽後驚嘆這款耳機的音質,發現價格遠低於預期,完全出乎意料。這也顯示音響發燒友擁有敏銳的聽力,能細膩捕捉所有聲音細節。他們對價格非常滿意,我也因此感到很高興。」

Amin 透露「Go Live」的外殼設計承襲自高端型號「VE ZEN」,讓用戶以入門價格享受旗艦級的佩戴體驗與鋁合金腔體工藝。此外,標配的 7N 高純度銅線材是 VE 首次將此級別線材下放至入門產品,未來可能推廣至其他型號。展會現場用戶的反應熱烈,許多人驚嘆音質表現後,對價格的低廉感到意外。
這款耳機的整體結構源自我們的高端型號「VE ZEN」,這是一款高價產品。我們沿用了相同的造型,確保佩戴舒適度無可挑剔。外殼採用全鋁合金打造,且我們首次在市場上為入門產品配備高純度 7N 銅線材,這款線材表現極佳,為「Go Live」增色不少。
從宏觀角度看,「Go Live」實現了三重突破:首先,打破「德國製造必高昂」的迷思,透過量產規模降低成本;其次,建立用戶導入路徑,讓潛在客戶從入門產品開始認識品牌;最後,為未來技術下放鋪路,7N 銅線材的應用顯示 VE 願意將高端材料逐步導入親民產品。
專業磁吸技術的創新平衡
針對為何堅持細分市場而非追求「一機通吃」的提問,Amin 闡釋,自 2013 年創立以來,VE 專注於解決音樂人與發燒友的痛點。XCON 磁吸調音切換系統承襲自經典機型 VE6 X-Control 的開關設計,並針對舞台使用場景進行改良。
如果我們要推出全新產品線,該如何處理 VE6 這款經典機型?我們決定保留其調音切換的設計理念,並進一步改良開關技術。因為在舞台上,音樂人無法總是使用撥桿開關,必須確保設備穩定,避免意外切換耳機設定。
磁吸切換技術是業界首創的創新。我們希望通過這項功能再次證明,我們能為音樂人與發燒友帶來市場領先的技術。這項設計不僅安全可靠,還能輕鬆切換調音,同時外觀精美。

Amin 表示,磁吸切換技術的靈感來自音樂人反饋:傳統撥桿開關在演出中易被意外觸動,而磁吸結構兼顧調音穩定性與快速切換的便利性。這項設計不僅是技術創新,更體現對專業場景的深度理解——音樂人需根據現場環境即時調整監聽特性,絕不容許設備誤觸導致演出事故。XCON 磁吸定位機制實現了直覺操作與絕對安全平衡。
Amin 強調,這並非抗拒主流趨勢,而是基於 VE 對「專業工具」與「娛樂產品」本質差異的認知。錄音師需要 PURE 的絕對中性,舞台樂手需要 PRO 的高抗噪與耐久性,而發燒友則偏好 XCON 的雙模式趣味性。這種市場細分策略,確保每款產品在其定位上做到極致。

Vision Ears:從務實與突破間取得完美平衡
從與 Vision Ears 共同創辦人 Amin Karimpour 訪談中,可清晰梳理品牌 2025 年的戰略藍圖。經過 2024 年的沉寂與深度規劃,VE 以三大產品線——「Go Live」入門系列、Custom Line 專業細分、磁吸創新技術——實現系統性佈局。這種「寧缺勿濫」的產品節奏,體現德國品牌特有的嚴謹性,與其追逐短期市場熱點,不如深耕技術儲備後一次性釋放能量。
Amin 強調逐步推出的策略,反映對市場消化能力的尊重。無論是「Go Live」的親民定位,還是 XCON 的磁吸技術革新,皆遵循「解決真實痛點」的原則。這種務實主義與香港市場追求性價比的特性高度契合,因此 VE 選擇在此全球首發新品。他坦言理解粉絲對新品的期待,但堅持「做好再做」的品質控管,強化發燒友對德國工藝的信任感。當競爭對手忙於機海戰術時,VE 以更耐久的產品生命周期證明價值。
展望未來,VE 的產品陣容已構建清晰的用戶路徑:從「Go Live」體驗德國調音美學,進階至 Custom Line 滿足專業需求,再透過 XCON 這類創新技術探索聲學極限。這種階梯式體驗設計,正是高端音響品牌在過飽和市場中的突圍之道。
Vision Ears Go Live / 定價 : $3,888
詳情:https://vision-ears.de/en/products/go-live
Vision Ears XCON 訂製耳機 / 定價 : $20,800
詳情:https://vision-ears.de/en/products/custom-line/ve-xcon